2015 年,一组科学家从西伯利亚北部靠近北冰洋的永久冻土层中提取了一块冰冻沉积物。根据《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新研究,在实验室解冻后,土壤中的微小微生物——蛭形轮虫——在经历了长达 24,000 年的沉睡后,重新恢复了活力。 “这就像一个睡美人的故事,”合著者、捷克共和国奥斯特拉发大学生物学家娜塔莉亚·亚科文科 (Nataliia Iakovenko) 说道。只不过这些蛭形轮虫并没有经历一百年的休眠,而是在晚更新世才活跃起来。我们谈论的不是被诅咒的公主,而是一些极其顽强的蠕虫状无脊椎动物,体型约为三分之一毫米,它们没有雄性形态,而是通过克隆自身进行繁殖。 “重要的信息是,这些帮助它们生存的分子机制的有效期非常长,”Iakovenko 说。 研究人员在收集永久冻土样本时,使用了钻孔和修整技术,这有助于降低无意中与现代微生物混合的风险。为了确定轮虫的年龄,科学家从岩心中提取了相邻的材料,并将其送到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实验室进行放射性碳测年,结果显示轮虫的年龄为 23,960 至 24,480 年。与此同时,轮虫本身以及其他土壤生物在实验室中解冻后恢复活力,温度为 64 华氏度。相比之下,当研究人员将它们从永久冻土中取出时,冰冻沉积物的温度为 21 华氏度,而永久冻土的平均温度约为 14 华氏度。 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俄罗斯土壤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问题研究所的研究员斯塔斯·马拉文说,这些生物之所以能在这种极端情况下生存下来,是因为它们适应了频繁或不定期的干燥或冰冻。“从之前对轮虫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它们是非常顽强的动物,它们可以抵抗许多不同的有害条件。”马拉文说,当轮虫被冻成这样时,它们的状态可以比作临床死亡——但这是可逆的。 英国南极调查局陆地生态学家彼得·康维在给《大众科学》的电子邮件中写道,这项研究是“极少数证明真核生物(一种细胞有细胞核的生物)可以存活数千年的研究之一”。此前的研究表明,线虫可以存活更长时间,超过 40,000 年,而一些关于苔藓的研究也发现线虫的存活时间很长(尽管要短得多)。康维说,轮虫、缓步动物(或“水熊”)和线虫都以隐生性而闻名,这意味着当它们暴露在零下温度或干燥等严重压力下时,它们可以在“悬浮”状态下存活。 [阅读更多:树木需要风才能繁殖。气候变化正在破坏这一现状。] “我猜这类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污染问题,”未参与这项研究的康维写道。换句话说,“你怎么能绝对确定没有任何东西有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渗透到[土壤]中,或者如何确保这段时间内没有发生任何扰乱永久冻土连续性的事件。” 马拉文表示,这些新发现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弄清楚生物体在如此致命的条件下能够自我保存的具体机制。马拉文表示,进一步的研究最终将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如何更好地保存人类或濒危物种的精子,或心脏等移植的人体器官,目前这些器官只能保存很短的时间。 虽然这些轮虫可能在理论上存活了 24,000 年,但它们的正常寿命相当短暂。“你能想象吗,”Iakovenko 沉思道,“它们可以在冰冻中存活 24,000 年,但之后它们只活了一个月就死了?” |
目前,智能手机相机要想在性能方面脱颖而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今天,一加发布了其新款 9 Pro 和 ...
调动一支军队绝非易事,如果军队需要空运,就更难了。美国陆军正在与 NASA 和美国海军合作,开发一支...
尽管《X 档案》以从不解释其整体情节而闻名,但其九季大阴谋背后却有一个连贯的故事。外星人和《X 档案...
Facebook 每天有近 30 亿用户,因此活动非常频繁——尤其是如果其中几百人恰好是你的朋友的话...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旗下的豪华品牌 Genesis 明确表示,其设计实力是重点关注点。从 GV60 独...
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简称 IFA)是欧洲最大的科技贸易展(更不用说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展会之一)。...
我们(人类)来到地球,需要发生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一颗充满水的行星绕着一颗特定大小的...
摘录自《鸟类的爱情生活:求偶和交配仪式》 © 劳拉·埃里克森 (Laura Erickson)。经 ...
一个多世纪以来,纽约市时代广场首次在新年前夜几乎空无一人。没有廉价的喧闹声。没有与裸体牛仔尴尬的自拍...
机器人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来越不笨重,但很少有机器人看起来比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CSU) 的一组研究人...
信不信由你,你不需要冰箱来冷藏食物。只要收集一些陶瓷罐、沙子和水,你就有了一个便携式、非电动的 DI...
食虫行为——更普通的“吃虫子”的专业术语——已经存在很久了。它是世界各地不同美食的基石,包括拉丁美洲...
冬虫夏草是一种外来真菌,通过用孢子感染昆虫来生长。孢子把动物的身体当作自助餐,大快朵颐。这种寄生关系...
当你打开 Instagram 时,你看到的内容只有一部分来自你在平台上关注的人。你还得听从应用程序的...
1968 年 12 月 6 日, 《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出现了一个比喻:一位苏联宇航员和一位美国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