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很少有不可避免的事情。其中之一(极少数例外)就是死亡。除非你是某种淡水水螅或怪异的水母,否则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人类已经发展出自己复杂的应对策略来应对这种残酷的生物现实——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一些考古发现甚至表明,人类的死亡仪式早于智人,在尼安德特人和其他已灭绝的古人类中发现了埋葬和葬礼习俗的证据。但其他动物呢——非人类动物如何理解和应对死亡?
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 André Gonçalves 表示,进化或比较死亡学是“对非人类动物的死亡和临终的科学研究”。他解释说,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人们就对动物如何看待死亡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正式研究一直有限。随着这门年轻学科的出现,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每一次新的死亡学观察都会揭示我们自己的行为可能来自何处,并引发新的问题。 舍不得放手伦敦大学学院进化人类学副教授阿莱西亚·卡特多年来一直在纳米比亚的同一野外地点研究狒狒。她和同事们多次目睹母狒狒抱着死去的幼崽尸体的情景。起初,她并不觉得这种行为令人惊讶。“这很合理,”她说——直到她看到其他狒狒抱着一只死去的孤儿幼崽。“我真的不明白是什么促使一个与幼崽没有感情的个体抱着它。”于是,她开始仔细观察。 在她的研究中,她发现这种“婴儿尸体携带”行为在灵长类动物中非常普遍。“只有几组物种没有报告发生这种情况”,而且通常有明显的生理原因,她说,例如狐猴不太适合携带后代,因为它们活着的婴儿可以很好地自己抱住。 根据卡特 2021 年与他人合作撰写的一项研究,携带尸体在类人猿和大型灵长类动物中最为普遍,最常见的情况是婴儿非暴力死亡(如因疾病死亡)。携带尸体的持续时间因物种、婴儿年龄和其他因素而异,但在某些情况下,黑猩猩会持续携带死去的婴儿超过 100 天。而且不仅仅是灵长类动物。大象、澳洲野狗甚至鲸类动物也曾记录过携带婴儿尸体的行为——例如 2018 年的一个例子,一只虎鲸妈妈在近 1,000 英里的海洋中支撑并抱住了死去的幼崽 17 天。 目前尚不清楚动物这样做的确切原因,尽管有各种理论。一种观点认为,动物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后代已经死亡。然而,金和卡特都表示,这种解释不太可能。金解释说,运送尸体通常需要付出比正常情况下多得多的努力,因此这种行为并不是常规做法的延续。此外,卡特补充说,母亲似乎“很快就能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尸体和活着的婴儿。 在卡特看来,携带婴儿尸体很可能是母亲与后代之间形成的紧密联系的结果。她说,这种联系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可能存在一种先天或认知反应,迫使母亲即使已经死去也要与后代保持亲密。从金的角度来看,原因各不相同,但在携带尸体导致重大行为转变的情况下,它可能归结为一些熟悉的情绪。金说:“悲伤不仅仅是人类的事,快乐、悲痛或恐惧也不是。”携带死去后代的母亲可能只是在悲伤。她说:“我们人类周围还有其他会思考和感受的物种”,这应该促使我们重新考虑我们对待动物及其栖息地的方式。 然而,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母性悲伤都无法解释该群体所生的那只孤儿狒狒。“观察性研究只能让我们走这么远,”卡特说,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答。“我们正处于该领域的起步阶段,”她补充道。 看守、照料和守夜搬运尸体并不是动物表现出关心的唯一方式。在许多物种中,我们观察到动物会在熟悉的尸体附近停留很长时间,甚至在某种动物守夜中保护尸体免受食腐动物的侵害。“有时幸存的群体成员会竭尽全力保护尸体,”金说。 据记录,长颈鹿妈妈会连续几天站在死去的幼崽旁边或附近。野猪是一种长相像猪的群居动物,遍布美洲,有人拍摄到野猪在死去的群体成员尸体上停留 10 天并保护其尸体的画面。野猪群会驱赶郊狼,还会不时地用鼻子蹭和推搡死去的同伴的尸体。研究人员还目睹了黑猩猩梳理尸体,甚至清洁尸体的牙齿。 非洲象以“葬礼”而闻名,有记录显示,许多个体,甚至与死者无关的个体,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探望尸体。贡萨尔维斯说,在某些情况下,大象甚至会埋葬死者,“但这种情况很少见”,他补充道——他认为大象的死亡反应是否符合正式仪式的标准,与人类的仪式水平相当。 除了哺乳动物,一些鸟类——尤其是那些能建立长期纽带的鸟类——也会待在同伴的尸体旁。有传闻称,鸭子会待在死去同伴的尸体附近,甚至待在尸体上面。金讲述了动物保护区两只获救的鸭子的故事,它们是“好朋友”,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她说,当其中一只鸭子死去时,幸存者“趴在尸体上”,后来变得孤僻。 处理尸体尽管有充分证据表明,许多动物对亲属的死亡确实有情绪(甚至压力激素)反应,但并非所有物种都是如此。有些动物对死亡的反应更为实际。 蚂蚁、白蚁和蜜蜂等真社会性昆虫在看到尸体后会立即采取行动。在大多数情况下,蜂巢或巢穴的成员会迅速将尸体从群体中分离出来,要么将其移到其他地方,要么将其埋葬,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将其吃掉。同样生活在母系群体中的裸鼹鼠也有类似的行为——根据贡萨尔维斯的说法,它们会将尸体留在封闭的“垃圾堆”中。 在这些情况下,科学家推测这种“卫生”做法有助于保护蚁群其他成员免受潜在疾病的侵袭——清理蚁群是一种很好的卫生习惯。对蚂蚁和白蚁的实验表明,气味是这种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死昆虫会散发出一种化学物质,引发幸存者采取行动。事实上,卡特说,被喷洒了这些致命气味的活昆虫将得到与尸体相同的处理,并被从蚁群中清除。 杀手的好奇心在其他情况下,死亡似乎对某些物种来说是一种学习经历。鸦科鸟类包括松鸦、渡鸦和乌鸦,它们会发出警报声,然后聚集在其他鸟类尸体周围,形成“嘈杂的聚集”,这种聚集可以持续长达 30 分钟。卡特说,尽管有时被描述为“葬礼”,但研究人员推测,这些互动的目的更多的是收集信息和自卫,而不是哀悼。鸟类可能在寻找并驱赶捕食者,或者确定危险源,以便自己避开。一项针对乌鸦的 fMRI 研究表明,当鸟类接触到死去的同类时,它们大脑中与高阶决策相关的区域活动增加。 其他物种在面对尸体时似乎也会表现出兴趣,尽管不一定是悲伤。一项相机陷阱研究记录了活着的袋熊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访问和检查尸体的情况。 暴力反应当然,有些动物的行为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并不那么令人接受。众所周知,许多动物会与尸体交配,即死尸交配或恋尸癖。科学家在青蛙、蜥蜴、乌鸦、企鹅、海豹、海豚、猕猴和昆虫等各种动物中都观察到了这种反应。 有时,我们无法判断动物是在悲伤、计划同类相食,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熊和狼等捕食者和食腐动物经常会藏匿它们在地表上发现的猎物尸体,以便日后食用。贡萨尔维斯指出,这两个物种也曾被记录到会埋葬死去的幼崽。“当食肉动物遇到死去的同类时,它们可能会将其埋葬,因为气味会触发它们的藏匿反应,”他说。然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行为可能相当于哀悼。 卡特说,更令人困惑的是,攻击行为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的行为混杂在一起。对黑猩猩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至少有一个例子表明,黑猩猩会间歇性地殴打、攻击、梳理和检查已故成年雌性动物的尸体。她解释说,灵长类动物反应如此不连贯的一个假设是,它们只是对看起来像黑猩猩但行为像无生命物体的东西感到惊慌或不安。也许,“这只会让它们感到害怕”,卡特说。 无法解释和未知许多动物对死亡的反应都不是那么容易分类、描述或检测的。而且,我们自己的假设常常会妨碍真正的理解。还记得那些成为模因的火鸡围着死猫转吗?尽管这看起来像某种复杂的仪式,但它很可能是对感知到的威胁稍有偏差而产生的恐惧反应。 人类倾向于在动物身上看到自己,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将自己拟人化。相反,科学家往往会过度纠正这种习惯,错误地认为人类在所有认知能力上都是卓越的,金说。这两种方法都不准确。但以开放的心态进行的进一步观察和研究可能会为持续存在的死亡之谜提供线索。 “仍有许多未解问题,”贡萨尔维斯说。例如,目前尚不清楚哪些物种(如果有的话)有死亡及其永恒的概念,也不清楚动物在许多情况下如何识别死亡。“人类通常认为死亡与生存之间的界限非常明显,”贡萨尔维斯说。“对于其他动物来说,它可能更像是模糊的、宽阔的笔触,睡眠或受伤等状态交织在一个不确定的中间地带。” |
<<: 好莱坞在拯救世界免遭小行星撞击方面犯了哪些错误,又犯了哪些出人意料的正确之处
即使没有任何已知的活跃构造运动,月球仍会震动。其剧烈的热变化、冷却引起的微小收缩,甚至地球引力的影响...
一种受日常昆虫启发的多足机器人可能很快就会在你危急时刻为你提供帮助。在一项通过Advanced In...
iPhone 15 的后置摄像头(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
注意:下面是上述视频的脚本。您可能只想观看视频。哦,还有,在 YouTube 上订阅《大众科学》。总...
《蔬菜仙子纽约沙拉[第2季]》的魅力与评价《蔬菜妖精NY SALAD [第2季]》是一部以天野喜孝为...
唯一一家合法获准打捞泰坦尼克号文物的公司已确认,2025 年将不会重返沉船。这一决定也结束了与美国政...
如何让观看职业棒球比赛的乐趣增加 10 倍 - 电影评论和详细信息概述《如何让观看职业棒球比赛变得更...
“隐世宿食”——幽灵与美食的迷人世界《隐夜宿客》是一部于 2018 年播出的电视动画,改编自葵友的小...
《草莓100%:恋爱开始了!?拍摄营-摇摆的心向东向西》的魅力与评价概述《草莓100%恋爱开始了!...
在宇航员离开地球引力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之前,他们会在美国宇航局著名的抛物线飞行器上进行练习。在经过...
钢之炼金术师——终极黑暗幻想与兄弟情谊《钢之炼金术师》是根据荒川弘的原作漫画改编的 OVA,于 20...
室内导航无疑是定位系统制造商目前最热衷的领域。GPS 等卫星定位技术在露天环境下效果极佳,因为卫星发...
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在静海上踏出第一个靴印时,大多数人类都看着电视上播放的低分辨率画面,心中涌起自豪感...
几十年来,遥控器一直是我们大多数客厅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家庭娱乐和自动化设备的增多,我们被各种...
Bakugan Battle Brawlers:Gundalian Invaders:新的冒险与战斗...